哪些专业考研比较容易上岸,什么专业考研率高

2025-10-25来源:长春海文考研

 

 

避开红海赛道:这些专业考研竞争压力较小

1.农学类专业:被忽视的“蓝海”机会农学类常年处于考研热度低位,报考人数相对较少,而院校招生名额却比较充足。比如植物保护、畜牧兽医、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,国家线通常低于热门学科30-50分。许多985/211高校的农学院还存在调剂缺口,这意味着哪怕一志愿未录,也有较高概率通过调剂上岸。

尤其适合生物、化学背景的同学跨考,专业课难度适中,复习压力较小。

哪些专业考研比较容易上岸,什么专业考研率高

2.哲学历史等基础人文学科哲学、历史学、民族学等专业因就业导向不明显,报考热度一直较低。但这些学科恰恰是文科生“曲线救国”的好选择:考题以主观论述为主,少有高数门槛;许多院校报录比仅3:1左右,远低于金融、新传等“卷王”专业。尤其推荐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——既属法学门类,就业面广,又因带政治属性,各高校招生规模较大。

3.部分工学冷门方向不是所有工科都难考!诸如船舶与海洋工程、矿业工程、冶金工程等传统工科,因行业印象“劝退”了大量考生,但实际上这些专业科研经费充足,导师资源丰富。以某中部985高校为例,船舶专业近年复试线仅270分(国家线),且常年接收调剂。

适合数学、物理基础较好,但对计算机、电子等过热方向望而却步的考生。

4.特殊政策倾斜专业国家在部分专业上有明显政策扶持,例如:

文物与博物馆学:文旅融合背景下扩招明显,专业课内容较为固定,易抓重点;社会工作:多校开设非全日制招生,适合在职党,分数线往往“友好”;农林经济管理:跨考门槛低,常与经济学共用专业课,却竞争压力小得多。

理性提醒:“容易上岸”不代表没有门槛。仍需认真备考,尤其是英语和政治这类统考科目,仍是刷人的关键。建议提前研究目标院校3年内的分数线、报录比、调剂情况,避免盲目跟风。

策略加码:如何让“易考专业”真正成为你的跳板

选对专业只是第一步,如何最大化上岸概率,甚至借助“冷门专业”实现人生跃迁,还需要策略与执行相辅相成。

一、跨考的艺术:用背景差异打造比较优势如果你来自外语、计算机经济学等热门背景,跨考冷门专业反而能成为“降维打击”。比如:

英语专业跨考国际政治或马克思主义理论,可凸显外语文献能力;计算机背景跨考农林遥感或生物信息学,能嫁接技术优势切入科研;经济类学生跨考社会工作公共管理,数据分析能力让你脱颖而出。

许多导师尤其欢迎跨考生——学科交叉已成为科研创新重要来源。主动展示你的原专业如何助力新领域,复试时可能意外加分。

二、地域与院校: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同样的专业,在不同院校竞争天差地别:

东北、西北地区高校普遍报考热度低于北上广深;双非院校的王牌专业常有“低估价值”——例如江苏大学的食品工程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城乡规划等;新开设专业的首年招生往往竞争较小,信息差就是机会。

建议采取“冲-稳-保”院校组合:1所梦校+2所中等难度院校+1所调剂备选,分散风险。

三、长期主义:为“上岸后”铺路不要只看考研难度,更要思考就业出口。某些“冷门专业”实则有稀缺性优势:

核电、航天相关专业虽小众,但属于国家重点行业,入职国企研究院机会较多;哲学、社会学等基础学科毕业生在考公、事业单位中常有对口岗位;可选择带有“职业技术教育”方向的专业,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任教竞争较小。

终极建议:“容易上岸”的专业≠“适合你”的专业。建议结合三个维度做决策:

兴趣(能否坚持学下去);能力(专业课是否擅長);前景(3-5年后行业是否仍有空间)。

如果志在学历提升而非学术深耕,不妨务实选择赛道;但如果已有明确的职业热爱,哪怕卷一点也值得坚守。考研终究是手段而非目的——选对路,让努力真正生效。

 

 

(内容来源于网络,由长春海文考研收集整理,侵权必删!)

热门关注

 

上一篇: 四川在职研究生有哪些学校可以报考心理学,成都2020年心理学在职研究生
下一篇: 没有了